李克强: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
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说,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。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,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。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,不断提高质量、效益和竞争力。
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。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,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,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。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。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,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,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,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。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,完善知识产权创造、保护和运用体系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,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,广聚天下英才,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,定能成就创新大业。
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。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,加快新材料、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、生物制药、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,做大做强产业集群。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,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,便利人民群众生活。本着鼓励创新、包容审慎原则,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。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,健全新兴产业统计。在互联网时代,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、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。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,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,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,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,推动“互联网+”深入发展、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,让企业广泛受益、群众普遍受惠。
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深入实施《中国制造2025》,加快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应用,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,推动传统产业生产、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。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,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,深入实施工业强基、重大装备专项工程,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,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。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,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,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。
持续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。“双创”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,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,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,要不断引向深入。新建一批“双创”示范基地,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、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,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,打造面向大众的“双创”全程服务体系,使各类主体各展其长、线上线下良性互动,使小企业铺天盖地、大企业顶天立地,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。
全面提升质量水平。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,加强全面质量管理,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。质量之魂,存于匠心。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厚植工匠文化,恪尽职业操守,崇尚精益求精,培育众多“中国工匠”,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“中国品牌”,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。
“不能让他们整天疲于填表格、拨算盘”
李克强总理4日参加全国政协经济、农业界联组讨论时说,中国有13亿勤劳智慧的人民,有1.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,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底气。而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员,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所在。不能让他们整天疲于填表格、拨算盘。
会上,厉以宁、张学武、任勇等委员围绕产权保护、做大做强中国产业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问题踊跃发言。李克强认真倾听,不时与大家交流。他说,去年面对世界经济低迷、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经济社会发展在攻坚克难中实现稳中向好,新增就业超出预期,结构调整、新动能成长、民生改善等又有积极进展,“十三五”开局良好,成绩来之不易。这是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。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发展继续向好,但国际国内风险挑战仍不容低估。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按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要求,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,全面深化改革开放,推进简政放权、减税降费,激发市场活力,促进产业加快升级,释放有效内需潜力,积累发展的积极因素,化解各类风险隐患,着力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持续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,依法保护各类产权,营造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公平市场环境,使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企业的普遍追求,在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中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。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,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,加快建设现代农业,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,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,促进农民持续增收。